《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散文集,收录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十篇散文。以下是对这十篇散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构的概括:
《狗·猫·鼠》 起因:
回击“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他们的卑劣手段。
经过: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猫的主要特征,并通过童年的追叙交代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
结构:先反击诬蔑,再说明原因,接着描述猫的特征,最后批判“中庸之道”。
《阿长与山海经》 起因:
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经过:描述阿长的身份、外貌、性格特点及她为作者买《山海经》的事件。
结构:先介绍阿长,再写相处情景,最后表达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 起因:
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引起的反感。
经过: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结构:先描述故事,再表达反感,最后批判封建孝道。
《五猖会》 起因:
描写作者正兴冲冲地准备去看“五猖会”,但被父亲命令背诵枯燥的《鉴略》。
经过:作者背出《鉴略》后失去兴致,反映了旧时教育的无情和可笑。
结构:先写准备看会的情景,再写父亲的命令和作者的反应。
《无常》 起因:
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
经过:表达旧时代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和对人世不公的愤慨。
结构:先描述无常的行为,再表达作者的情感。
《藤野先生》 起因:
写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藤野先生。
经过:描述藤野先生为作者修改讲义,以及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结构:先介绍藤野先生,再写相处情景,最后表达感激之情。
《范爱农》 起因:
写作者与范爱农的争执和后来的原谅。
经过:描述两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结构:先写争执,再写原谅,最后表达对范爱农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起因:
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经过:对比百草园的美景和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结构: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最后表达对比感受。
《父亲的病》 起因:
描写父亲生病的过程和作者的感受。
经过:通过父亲的治病过程,揭露旧医疗制度的荒谬。
结构:先写父亲生病,再写治疗过程,最后表达感受。
《琐记》 起因:
写作者在南京求学的经历。
经过:描述在南京求学的见闻和感受,包括对南京社会的批判。
结构:先写南京求学,再写所见所感。
这些散文通过鲁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描绘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个人遭遇,主题包括人性的悲剧、社会的黑暗和个体的挣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