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防杜渐”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析 防:
防止、堵截
微:微小、苗头
杜:杜绝、堵塞
渐:事物的开端或发展过程
整体指在错误思想或不良行为刚有苗头时及时制止,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引申含义 强调通过早期干预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危机,体现“治未病”的哲学思想。
二、出处与历史典故
典出《后汉书·丁鸿传》
“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时期,丁鸿为抑制外戚势力,主张在祸患初现时及时制止,避免发展。
三、用法与特点
结构特点
偏好用于描述对潜在问题的预防性措施,如廉政建设、风险防控等。
多与“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并称,但侧重点不同:未雨绸缪强调事前准备,防微杜渐侧重事中干预。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杜淅防萌。 反义词
四、实际应用示例
教育领域: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教育,防微杜渐,避免其走向极端。
社会治理:通过完善监管机制,防微杜渐,维护社会稳定。
五、核心价值
体现“治未病”理念,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降低风险成本,是现代社会治理和危机管理的重要策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