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悼念周瑜所写的祭文《吊周瑜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悼亡文献,现从多个版本和角度进行整理:
一、原文内容
核心悼亡段落 -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反复悼亡,悲痛欲绝)
-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追忆功绩,悲壮收尾)
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四言句式,分多个段落悼念周瑜的品德、功绩与离世之痛,情感真挚且层次分明。例如:
- 品德悼念: 幼学(年少求学)、仗义疏财、谏阻纳质等; - 功绩颂扬
- 情感表达:以“痛断肝肠”“肝胆悲无断绝”等词直白抒发哀思。
二、历史背景与意义
政治策略
该祭文不仅是情感表达,更蕴含政治智慧。例如通过“魂如有灵,以鉴我心”暗示周瑜若知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决心,既表达敬意又避免直接冲突。2. 文化影响
文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成为经典,而“从此天下,更无知音”成为后世文人表达知音难觅的常用语。3. 文学价值
作为悼亡文学代表,其语言凝练、情感浓烈,与《出师表》并称蜀汉“前后出师表”,被《三国演义》进一步艺术加工传播。
三、相关争议
有观点认为,祭文中“英灵之气,万代流芳”等词可能暗含对周瑜生前猜忌的回应,但此说法缺乏直接证据,更多属于后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