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告别时,有多种行礼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揖礼:
揖礼是古代汉族人见面时所行之礼,盛行于周朝、汉朝、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时期。天揖是在重要礼仪场合使用的标准揖礼,行礼时需身体直立,双手合抱且左手在上,手心向内,双手向上高举至额头处,推手俯身至约60°处,然后起身恢复站姿。时揖是同辈人见面或辞别时使用的礼仪,行礼时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从胸前向外推手,同时俯身大约30°,然后起身恢复站姿。
叉手礼:
叉手礼也是古代的一种常见礼节,通常用于平辈之间的见面或告别,具体动作包括双手交叉置于胸前,这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
祖道:
祖道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被认为是最早、最为正规的送别方式。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普遍存在于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古人离别时,习惯在亭子中进行道别,双双高唱别离歌,齐饮饯行酒,折柳赠辞。
设宴送别:
古人送别时,常常摆酒设宴,通过聚餐的方式表达对离别之人的不舍和祝福。
挥手告别:
在交通不便的时代,离别之后往往是相聚无期,因此古人在送别时常常伫立岸边、长亭挥手,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这些礼仪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离别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真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这些仪式化的送别方式,古人试图在分离与重逢之间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