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细则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注重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全面性原则:
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素质。
三、评价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操行表现评价:
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道德修养和纪律情况。
学业发展评价:
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合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个性特长评价:
评价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发展。
四、评价方法
学业水平评价方法
考试评价:
按照学科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考试。
平时评价:结合课堂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参与讨论等方面进行评价。
品德发展评价方法
日常行为观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社会实践评价:结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身心健康评价方法
体质测试:评价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心理测评: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评价实施
每月评价 :班主任组织学习小组逐人实施评价,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学期结束评定:
学期结束时,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运动与健康、道德与修养、审美与表现、合作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评定结果作为表彰评先的依据。
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六、评价细则
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明确,各科均衡发展,考试有进步。
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或任务未完成、照抄作业一次扣2分。
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滞留校园、顶撞老师扣20分,迟到、课堂睡觉、看课外书等做与课堂无关行为的每次扣5分。
学习计划性强,学习习惯良好,有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运动与健康
包括就寝、两操一课、就餐、卫生、午休等方面,具体分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
道德与修养
包括纪律和爱护公物等方面,具体分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
审美与表现
包括仪容仪表等方面,具体分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
合作与创新能力
包括活动与其他等方面,具体分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
通过以上评价方案及细则,可以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