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综合自多篇权威文件:
一、品德行为规范
尊敬师长
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教导时保持礼貌,虚心接受批评。
尊老爱幼
平等待人,主动帮助弱小,不欺负、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
诚实守信
不说谎、不作弊,借物及时归还,承诺做到的事尽力完成。
二、学习行为规范
课堂纪律
- 坐姿端正(头正、肩平、身直),双手平放课桌,发言声音清晰。
- 上课铃响后主动起立,迟到需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 课间活动有序,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学习态度
- 主动预习、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 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乐于探索科学知识。
三、生活习惯规范
作息管理
按时上学、不迟到早退,有病事及时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
- 上下学乘坐安全车辆,不乘坐无证或隐患车辆。
自理能力
自己整理书包、衣物,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
节约意识
爱惜粮食、水电,不铺张浪费,倡导低碳环保生活。
四、安全行为规范
自我保护
防溺水、防触电、防火灾,不玩危险游戏,遇到危险主动报告。
- 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随意穿越马路。
公共秩序
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礼让他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让座。
五、其他行为准则
阅读习惯
每天阅读健康有益的图书,收听内容健康的节目,培养兴趣爱好。
社交礼仪
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歧视、不嘲笑他人,尊重民族习惯。
以上规范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通过日常教育、班级管理及家校合作逐步养成。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