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悬知曲不误

59

“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典故,出自南北朝时期庾信的诗句,原句为《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意思

诗句直译为“(演奏者)事先就知道演奏不会出错,无需畏惧周瑜。” 这里的“周郎”指东吴名将周瑜,因“误拂弦”(即误触琴弦)与“顾曲”(即欣赏音乐)的典故关联,成为音乐领域的代名词。

引申含义

该句常被引申为:

- 技艺精湛:

形容人在某方面(如音乐、技艺、判断等)具有高超水平,能够精准掌控局面,无需担心失误。 - 自信从容:体现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源于对自身能力的坚定信念。

二、相关典故与背景

音乐领域的典故

- 江总诗:

隋朝江总(江淹)有诗“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与庾信的诗句并称,均以“周郎”代指周瑜,强调音乐魅力能打动英雄。 - 李端诗:唐代李端《听筝》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反用原典,表达对音乐情感传递的追求。

其他领域的引申

该句被后世文人借用至哲学、政治等领域,如:

- 韩愈《驽骥》以“惟昔穆天子,乘之极遐游”形容超凡脱俗的境界;

- 吴承恩《移竹寺中得诗》以“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表达对狂放个性的钦佩。

三、文化影响

艺术评价:

成为评价音乐家、演奏者技艺的代名词,如唐代诗人以“误拂弦”赞誉技艺高超。- 人格象征:体现“技惊四座”的自信与专业精神,常被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的强者。

综上,这句诗通过音乐典故,塑造了技艺与人格兼具的理想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关于专业精神与自信的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