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作为四季之首,拥有丰富的别称,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春天的特征。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别称分类及出处:
一、时间划分类
三春 包含孟春(农历正月)、仲春(农历二月)、季春(农历三月),简称“三春”。
- 孟春:正月
- 仲春:二月
- 季春:三月
九春
春季共九十天,按十天为一春计算,故称“九春”。
二、自然特征类
芳春
因花草繁茂、香气浓郁得名,如“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阳春
以温暖阳光为特征,如“阳春三月”。
青阳
源自《尔雅》,指春天气清日暖,如“春为青阳”。
三、诗意雅称类
青春
草木葱茏呈青绿色,杜甫诗句“白唱时必纵酒,年少时可回家”。
艳阳
阳光明媚,如“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淑节
《楚辞》中称春季为“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后演变为“淑节”。
四、其他特殊称谓
元春: 元旦后春意盎然,象征新年开端。 桃月
东陆:出自《淮南子》,指春季。
这些别称从天文、气候、物候等角度展现了春天的多维特征,既有具象描绘如“芳春”“阳春”,也有抽象表达如“青春”“青阳”,共同构成春天丰富的文化意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