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人员进行工作饱和度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列出所有例行事项和专案工作及其频率
汇总岗位的所有例行事项、专案工作及其发生的频率(日、周、月、年)。
现场了解工作流程和SOP
结合工作日志,逐一现场了解每项工作的流程、标准作业程序(SOP)、相关作业表单及处理难度。
计算每天平均工作小时
根据了解的状况,计算每位员工每天的平均工作小时数,以此判断其工作是否饱和。需要注意的是,饱和不饱和可能与个人的工作效率有关。如果是因为员工工作效率低导致任务无法在标准时间内完成,则可能需要考虑人员精简。
通过工作成果进展考察
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特殊,无法测量完成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因此,可以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工作成果进展的考察,对每个人的工作饱和度做出大致分析。
使用观察法
通过对员工正常工作的状态进行观察,获取工作信息,并通过比较、分析、汇总等方式,得出工作饱和度分析成果。观察法适用于对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的观察,如搬运员、操作员、文秘等职位。具体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和工作表演法。
数据收集与工作量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员工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信息。根据收集的数据,制定工作量评估标准,如工作时间法、任务复杂度法等,结合员工的岗位职责,量化每项工作的工作量。
饱和度分析与问题识别
将评估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进行对比,计算每位员工的工作饱和度。采用饱和度指数(如工作量/工作时间)进行量化分析,明确哪些员工的工作饱和度过高或过低。针对分析结果,识别出工作饱和度存在问题的员工,并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其工作感受与需求。
调整与优化
根据饱和度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如重新分配任务、调整工作流程、提供培训等,帮助员工合理安排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实施与监控
将调整方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并设定监控机制,定期检查调整效果。可通过定期的工作饱和度评估,确保调整措施的有效性。
流程文档编写与优化
将整个工作饱和度分析流程进行文档化,确保每个环节的清晰与可执行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技术人员的工作饱和度,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优化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