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堑长一智”是一个汉语成语,本义指石匠在打石磨时,石胚被铁钎击中后会长出齿状缺口,引申为受到一次挫折或失败后增长一分见识或才智。该成语出自明代王阳明的《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详细解析: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源于石匠打石磨的实践经验,石胚被铁钎击中后形成齿状结构,象征通过物理撞击获得形变或成长。
- 引申义:比喻人在遭遇挫折、失败或错误后,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核心内涵 - 经验总结:
强调从失败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避免重复错误。
- 成长导向:鼓励以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
使用要点 - 通常用于描述负面经历后的积极转变,如职业挫折、人际关系问题等。
- 与“失败乃成功之母”等俗语呼应,但更侧重于强调“教训”的转化过程。
示例:
正面案例: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经历无数次失败,但每次失败都让他学到新材料或方法,最终成功。
反面警示:若对挫折视而不见,可能重复错误,如“被同一颗石头绊倒两次”。
该成语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深刻哲理,是汉语中表达“失败教育”理念的经典范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