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对联赏析?

59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是一副对联,由郭沫若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专门赞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对联通过《出师表》与《梁父吟》两部作品,从不同维度展现了诸葛亮的伟大人格。

一、对联解析

上联:志见出师表

- 核心:

指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的宏伟志向。该表是诸葛亮为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而作,文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报国之志,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名句,充分体现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使命感。

下联:好为梁父吟

- 核心:

暗指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期创作的《梁父吟》。此诗通过梁父的口吻,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心系天下的情怀。

二、对联意义

人格互补:上联展现诸葛亮的雄浑抱负与政治理想,下联则凸显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形成鲜明对比。

艺术关联:两部作品均以“吟”为创作形式,《出师表》是政治辞赋,《梁父吟》则是抒情诗,体现了诸葛亮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艺术追求。

历史评价:郭沫若通过此对联,将诸葛亮与《三国演义》中梁父形象结合,既尊重史实,又融入文学加工,成为研究其人格魅力的重要文献。

三、相关背景

创作背景:郭沫若在研究三国历史时,被诸葛亮的忠义与智慧深深打动,遂以对联形式高度概括其精神风貌。

历史原型:《梁父吟》虽无明确文献记载,但普遍认为与诸葛亮隐居时期的思想倾向相关,反映了其“出世”与“入世”的辩证统一。

综上,这副对联以精妙的语言,将诸葛亮的政治理想与人格魅力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化中传颂千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