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鸡和勇的词语典故?

59

“鸡”和“勇”的词语典故主要与鸡的文化象征和成语有关。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典故和解释:

鸡的德行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三章载:“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这里将鸡的德行——文、武、勇、仁、信表述得淋漓尽致。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这个成语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田饶与鲁哀公

《新序·杂事第五》中记载,田饶对鲁哀公说:“臣请鸿鹄举矣。”田饶认为鸡虽然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但因离鲁哀公近而被宰杀,而鸿鹄没有这五德却能高飞,因此他要学鸿鹄高飞。

斗鸡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

嵇绍

晋代嵇绍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鹤立鸡群”就用来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这些典故展示了鸡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鸡的德行到斗鸡的故事,再到嵇绍的英勇形象,鸡和勇的结合在这些典故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