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麾下的名将可分为以下两类:核心功臣与重要将领。
一、核心功臣(靖难之役主要将领)
朱能 - 主要功绩:
- 首次夺取北平九门,为朱棣奠定军事基础;
- 在东昌之战中率敢死队突围,救出被围困的朱棣;
- 建议朱棣采用“以逸待劳”战术,奠定北伐优势。 - 地位:被封为成国公、太子少傅,位列功臣第二。
张玉 - 主要功绩:
- 与朱能共同夺取北平九门,以三日攻克全城著称;
- 提出“以火攻南军”的战术,屡次击败耿炳文、李景隆等名将;
- 在东昌之战中为朱棣拼死突围,壮烈牺牲。 - 地位:追封荣国公、谥忠显,与朱能并称“左膀右臂”。
张辅 - 主要功绩:
- 张玉之子,继承父职后任燕山左护卫;
- 在灵璧之战中俘虏南军将领平安,收降十万南军。 - 地位:因战功显赫,成为朱棣的重要军事支柱。
孟善 - 主要功绩:
- 元朝将领归降后任燕山中护卫千户;
- 建文三年(1401年)镇守保定,以少胜多击败南军攻心战。 - 地位:封保定侯,为朱棣稳定后方立下汗马功劳。
二、重要将领(其他战场战将)
丘福 - 主要功绩:
- 元朝旧将,率军直捣南军大营于白沟河;
- 在沧州之战中斩杀南军将领庄德。 - 地位:累升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
陈亨 - 主要功绩:
- 靖难初期率军攻打朱棣,后因伤去世;
- 在济南之战、夹河之战中表现突出。 - 地位:被追封镇国公,以勇猛著称。
谭渊 - 主要功绩:
- 以茭草蒙头伏击南军,击败李景隆于郑村坝;
- 在朱棣与盛庸的夹河决战中,率骑兵冲击南军阵型。 - 地位:阵亡沙场,被追赠为忠烈。
郑和 - 主要功绩:
- 主管航海,七次下西洋,扩大明朝疆域;
- 靖难成功后,率船远航,威慑周边国家。 - 地位:封郑和为护国公,成为明朝航海家代表。
三、其他值得提及的将领
朱高煦:燕王朱棣长子,因参与靖难之役反叛,最终被处决。
常遇春:虽未直接参与靖难,但作为朱棣早期重要将领,功勋卓著。
以上将领中,朱能、张玉、张辅、孟善因靖难之役功绩突出,被明确列为四大功臣;丘福、陈亨、谭渊、郑和等则在其他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