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是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节日。起源于先秦,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8年1月1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中秋节晚上,家人朋友会一起赏月,欣赏圆月美景,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标配美食,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祭月:
古代有在中秋夜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习俗,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拜月:
家家户户会在月下设香案,向月神祈求平安。
玩花灯:
在一些地区,中秋节还有玩花灯的习俗。
饮桂花酒:
桂花酒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饮品,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中秋节的俗语
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中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月光不变,但人会变。她已不是中秋的主角,但愿我们都知道这是繁华背后的代价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听香食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云遮中秋月,雨沃上元灯
食中秋,厝内勼
八月中秋雨,节后雨水多
这些俗语和由来不仅反映了中秋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团圆、幸福和丰收的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