呓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ì yǔ,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梦话
指人在睡眠中因梦境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无意识语言现象,通常表现为吐字不清、语义不明。例如《虞初新志》中记载“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的梦境描写。
比喻荒谬糊涂的话
用于形容言语荒诞、不合逻辑,常带有讽刺或批评意味。例如《拾遗记》中吕蒙梦中诵读《周易》的典故,后世以此比喻无稽之谈。
补充说明
在中医理论中,呓语多与心火、胆热或胃气不和等生理状态相关,长期虚衰则可能因神不守舍导致。- 文学作品中,呓语常被用来表现人物的癫狂、迷茫等心理状态,如《聊斋志异》中贾儿对母亲的呓语描写。该词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吴》,最早记载了吕蒙梦中诵读《周易》的典故,后逐渐演变为描述梦话及虚言的常用词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