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拒谏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发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街亭是汉中的重要军事要地,蜀军的粮草都必须通过这里运输供应。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
背景
诸葛亮为了夺取长安,计划从斜谷出击,并安排了一系列军事部署。
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
马谡的决策
马谡到达街亭后,认为诸葛亮的安排过于谨慎,于是不听王平的建议,将兵寨扎在山上。
王平建议马谡在要道中间扎寨,以便防守和运输,但马谡坚持自己的判断。
司马懿的进攻
司马懿指挥大军将马谡的军队团团围住,并切断了水源。
蜀军因缺水而陷入混乱,街亭最终失守。
魏延、王平等各路人马也频频失利。
诸葛亮的应对
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直取诸葛亮屯粮的西城,诸葛亮身边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老弱残兵。
诸葛亮镇定自若,大开城门,派二十个军士扮成老百姓,在城外洒扫街道,自己则羽扇纶巾,在城楼之上焚香弹琴,吓退了司马懿的军队。
后果
街亭和列柳城失守后,诸葛亮不得不安排退兵之计,撤回汉中。
马谡因失守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
这个情节展示了马谡的自负和诸葛亮的谨慎,同时也突显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和诸葛亮的智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