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
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李存勖:
五代时后唐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克用在弥留之际,给他留下三支箭:这三支箭是用来消灭李家的三个敌人。你要牢记仇人为咱家报仇。二十四岁的李存勖不负父亲的遗愿,马不卸鞍,浴血奋战,先后破燕、灭梁、亡蜀、败契丹,最后使内忧外患交集的国家再天下一统。但是,李存勖并没有守住报仇之后开辟的一番鸿图事业。登上皇位的他,整日寻欢作乐,放任后宫,又亲信宦官、伶官,致使众叛亲离,怨声四起。登基三年后,一名普通的军士振臂一呼,天下即分崩离析,李存勖最后落得身死国灭的悲剧下场。
荆轲: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但是,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项羽及乌江自刎:
项羽不想当皇帝,只想当霸王(也就我们大家都王,我是老大就行,和皇帝是完全不同的),而刘邦要当的皇帝,我一人说了算。最后项羽也因为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是想东山再起,自刎乌江。
刘禅:
蜀汉后主,安于现状,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最终导致蜀汉被曹魏所灭。
这些例子都表明,即使有远大的志向,如果不坚定和持续努力,最终也难以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