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孔明用智激周瑜

59

关于“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这一历史事件,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事件背景

曹操南征:

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孙权面临曹操的军事压力。

孙权犹豫:

文官集团主张投降曹操以保全江东,武将集团则主张抗曹,孙权陷入两难。

二、孔明智激周瑜的关键

《铜雀台赋》的曲解

孔明得知曹操欲以“二乔”(大乔、小乔)为要挟时,故意在周瑜面前背诵《铜雀台赋》,并曲解“二乔”为两位美女,激怒周瑜。周瑜原为曹操夺妻计划所恼,被孔明的话点燃怒火。

周瑜的反击

- 坚决抗曹:

次日,周瑜在孙权面前坚决主张抗曹,驳斥文官投降建议,并主动请缨担任大都督。

- 稳定军心:他分析曹操军队的劣势(如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冬季粮草短缺等),进一步坚定了孙权破曹的决心。

三、孙权的决策

斩断投降言论

孙权为稳定军心,当众砍断案台一角,表示再有人提投降,将按军法处置。

任命周瑜

在周瑜的极力劝说下,孙权任命其为大都督,率军与刘备联军共同对抗曹操。

四、后续发展

周瑜的计策:

周瑜原计划通过水军攻心战术击败曹操,但因突发疾病(箭伤复发)未能实施。

历史与演义差异:史书记载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期间接到命令,而《三国演义》则将这一情节前置,以突出孔明的智谋。

总结

这一事件是赤壁之战前期的关键转折点,孔明的智谋与周瑜的果敢共同促成了孙权抗曹决策,为后续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