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阳”的雅称,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常见雅称分类
直接指代春天的雅称 - 青阳(《尔雅·释天》)
- 阳春(江南地区特有称呼,如“阳春三月”)
- 芳春(强调春天花草茂盛)
- 三春(特指春季三个月)
- 九春(农历正月至九月)
- 熙春(温暖明媚的春天)
- 阳节(《楚辞》等文献用词)
- 软节(与“硬骨”相对)
- 昭节(《楚辞》)
- 韵节(《楚辞》)
- 淑节(《楚辞》)
- 仑灵(《尔雅》)
- 东陆(《尔雅》)
- 莺时(《尔雅》)
- 青帝(五行学说中的春季之神)
- 苍灵(《楚辞》)
其他相关雅称
- 春晖(特指春天阳光,后喻父母恩情)
- 艳阳(艳丽明媚的阳光,多用于描写春天)
二、文化内涵补充
《尔雅》中的“青阳”: 指春季,因天气青翠、阳光温暖得名 地域性称呼
诗词中的运用:李白《阳春召我去饶燕京》等诗直接以“阳春”赞颂春天
三、其他季节太阳雅称对比
| 季节 | 太阳雅称 | 文化内涵 |
|------|------------|----------|
| 春天 | 青阳、阳春、芳春等 | 象征温暖与生机 |
| 夏天 | 骄阳、烈日 | 强调炽烈与活力 |
| 早晨 | 朝曦、朝暾、初景 | 象征希望与新生 |
| 黄昏 | 夕照、夕阳、残阳 | 象征结束与沉淀 |
| 其他 | 白驹、金虎、赤乌等 | 多与天文观测相关 |
注:不同文献对雅称的界定可能略有差异,部分名称如“青阳”更侧重哲学概念,而“阳春”则更偏向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