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雾是汉语词语,读音为 wù ǎi,指 雾气,常用来形容 雾气腾腾的景象。其含义和特点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定义
自然现象 需满足两个条件:
- 气温低于露点,导致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 水汽以微小水滴或冰晶形式悬浮,形成乳白色或灰色云层。
与云的区别
需注意与云的区分:
- 雾:能见度≤1000米,轮廓模糊;
- 需结合能见度判断:能见度≤1000米为雾,1000-10000米为轻雾或霭。
二、形成条件与特性
形成条件: 气温低于露点,空气湿度接近100%; 物理特性
动态变化:随温度升高或风力作用可消散。
三、文学与艺术表现
在诗词和绘画中,霭雾常被赋予情感色彩:
情感渲染:如晁补之词中“伤心霭雾,遣离魂断”表达离愁别绪;
艺术手法:绘画时可用淡墨渲染以体现其朦胧美感。
四、近义词与用法
近义词:流岚(山间雾气)、云雾、霾(含颗粒物);
典型用法:
“晨雾霭霭笼山川,夕阳西下映归船。”
总结:霭雾是自然现象中常见的水汽凝结形态,兼具物理特征与文学意象,需结合能见度等条件进行区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