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是两个相似但存在细微差别的成语,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词义侧重点
发愤图强 - 强调“下定决心”与“振奋精神”的结合,既包含因不满或目标驱动而激发的内部动力,也包含通过努力实现强盛的决心。 - 例句:科学家需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
发奋图强
- 侧重“振作精神”与“努力奋斗”的结合,更强调在精神状态上达到高昂振作的层面,然后付诸行动追求强盛。 - 例句:国家需发奋图强,实现民族复兴。
二、使用范围
发奋: 多用于个人,表示因内在动力而振作,如“发奋学习”“发奋有为”。 发愤图强
三、结构与来源
两个成语均源自经典文献:“发愤图强”出自姚雪垠《李自成》,“发奋图强”出自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词典收录时,“发奋图强”为固定搭配,而“发奋图强”存在用词混淆现象,实际使用中“发奋图强”是正确写法。
四、近反义词
近义词:奋发图强、卧薪尝胆等。
反义词:萎靡不振、坐以待毙等。
总结
两者核心意义相近,均表达通过努力追求强盛,但“发愤图强”更强调决心与行动的结合,适用于描述个体或集体的长期奋斗;“发奋图强”则更突出精神振作的状态。实际使用中两者可互换,但“发奋图强”使用频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