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是一个 汉语词语,读音为shì wēi,主要用来形容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的过程。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诗经》中的《式微》篇,以及古代史书和诗词中。
古义
《辞源》:式,发语词(又称语首助词);微,衰落。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式微”的意思就是“微”,“微”在“式微”一词中是衰微、衰落之意,没有其他意义。
《说文解字》:微,隐行也。引申为微小、轻微、卑微、衰微(衰落)、微妙、稍微等等含义。
引申义
逐渐衰退或凋敝: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事物或者某种现象逐渐衰退或失去原有的力量、地位或影响力。例如,一个企业的业绩不断下滑,可以说该企业逐渐式微。
国势、门祚、事业或某种社会运动的衰落:如《辞源》中提到的,式微也可以用来比喻国势、门祚、事业或某种社会运动的衰落。
微贱:在《诗经·邶风》的《式微》篇中,“式微”被用来形容亡国之君或流落在外的微贱之人。
综上所述,“式微”一词的古义是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其引申义则包括逐渐衰退或凋敝、国势或事业的衰落以及微贱等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