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是确保地下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其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支护结构监测
变形监测:
包括支护桩、地下连续墙、挡土墙等结构的位移、倾斜、弯曲应力等。
应力监测:
实时检测支护结构的轴力、弯曲应力等力学参数。
裂缝监测:
观察支护结构及周边地表的裂缝发展情况,防止裂缝扩大引发安全问题。
二、周边环境监测
建筑物监测:
监测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评估施工对其影响。
道路及管线监测:
检测周边道路的沉降变形及地下管线(如供水、排水、电力)的位移、裂缝等。
坑外地形监测:
通过水准测量等手段掌握坑外地形变化,预防地表塌陷。
三、地下水监测
水位变化:
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升降,防止渗漏导致坍塌。
水质监测:
检测水中污染物浓度,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水压监测:
掌握地下水流压力,评估对支护结构的潜在影响。
四、土体监测
位移与沉降:
监测土体体积变化、沉降速率及边坡稳定性。
土压力与孔隙水压力:
分析土体侧向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变化,防止土体滑动。
五、施工过程监测
开挖监测:
实时监控开挖深度、边坡稳定性及支护及时性。
排水监测:
检测基坑排水系统运行状况,确保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六、数据管理与报告
原始记录:
规范记录监测数据,确保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定期报告:
每日提交监测日报,阶段性编制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七、规范要求
深基坑(≥5m)必须实施监测,监测点间距根据深度调整(≤7m≤10m,>10m)。
监测内容需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等。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监测,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指导施工调整,保障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