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代价》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通过真实案例揭示腐败现象的严重后果,对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以下是观看后的核心体会:
一、腐败根源的深刻剖析
理想信念缺失 多个案例显示,腐败分子最初多为兢兢业业的干部,但因长期脱离群众、忘记初心,逐渐丧失理想信念,最终走向堕落。例如,原副区长闫永喜从清正廉洁到蜕变为腐败分子,正是理想信念滑坡的典型。
权力观与价值观扭曲
部分干部将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主导,导致行为失控。如蔡志雁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最终身败名裂,凸显了权力观扭曲的严重后果。
监督机制失效
个别案例暴露出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如责任不明、监督不到位等,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对党员干部的警示与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党性原则
必须时刻牢记入党誓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例如,纪录片中反思的干部们,若能坚守初心,可避免走向腐败。
强化自我监督与法律意识
要从思想、行动、制度三个层面加强自我约束,主动学习党纪国法,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如通过学习典型案例,及时纠正贪图享乐的念头,防止权力滥用。
完善监督机制,落实责任追究
需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实践意义与行动方向
观看《代价》不仅是对个体的警示,更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建议:
加强廉政教育: 通过定期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政素养。 推动制度建设
强化作风建设:倡导清正廉洁的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通过《代价》的警示,我们更应铭记“公仆”身份,以史为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共同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