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如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噪声等。
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如作业强度过大等。
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如照明不良等。
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分类
粉尘:如煤尘、石棉粉尘、水泥粉尘等。
化学因素:如汞及其化合物、工业毒物等。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放射性因素:如X射线装置产生的电离辐射等。
生物因素:如布鲁氏菌等病原体。
其他因素:如金属烟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共有6类459种,其中粉尘52种、化学因素375种、物理因素15种、放射性因素8种、生物因素6种、其他因素3种。
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导致职业病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些危害因素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措施。建议相关企业和机构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以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