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000字

59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拾金不昧的典范——谭笑同学

在当今社会,物质诱惑无处不在,但总有一些人能够坚守本心,不为金钱所动。初二三班的谭笑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典范。

事件背景

3月20日晚上,谭笑同学结束晚自习后,返回宿舍途中在五楼楼梯口发现了一张崭新的一百元人民币。面对此情况,他并没有心动,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失主焦急的心情。

处理过程

谭笑同学没有选择私吞这笔钱,而是立即返回宿舍,将捡到钱的情况告诉了舍友们。在大家讨论如何处理这笔钱时,他提出了一个明智的建议——交给值班老师。于是,他拿着钱来到了三楼,将钱交给了值班老师,并详细描述了捡钱的经过。

老师的评价

值班老师在得知谭笑同学的行为后,高度赞扬了他的拾金不昧精神,并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谭笑同学不仅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同学,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班内贡献

谭笑同学在班内担任班委,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班内需要帮助的同学,为班集体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还主动承担起了为全班同学发放《弟子规》的任务,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受益。

义务缝制鞋垫的退休老人

在一个普通的社区里,有一位76岁的老党员,他用自己的缝纫手艺,为部队的战士们缝制鞋垫、帽子和手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子弟兵的深厚感情。

背景介绍

这位老人名叫 ,从原市二轻局秘书科退休,有着47年党龄。退休后,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加入了北沟街社区,继续发挥余热。

缝制鞋垫的初衷

老人得知战士们离家远、训练艰苦,便萌生了为战士们缝制鞋垫的念头。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张玉平的大力支持。于是,他们每年都会根据共建连队的官兵需求,制作大量的鞋垫、帽子和手套。

缝制过程的艰辛与坚持

老人虽然年纪已高,但手艺依然精湛。他为了保证鞋垫合脚,特意要来了每个战士的鞋号。缝制鞋垫的过程虽然繁琐,但他从不马虎,力求做到最好。

温暖与感动

老人制作的鞋垫不仅温暖了官兵们的双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战士们收到这份来自老兵的礼物时,无不感动落泪。老人的善举不仅赢得了官兵们的尊敬和爱戴,也为社区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无私奉献的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担当。

成长经历与报恩情怀

黄久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吃“百家饭”长大。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他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习惯。13岁时,他曾用一个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为邻居挑满水缸。

资助孤寡老人

1996年起,黄久生每逢年节都会为家乡的孤寡老人送去衣被、米面、肉油和现金。他累计出资230多万元,帮助老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建设敬老院

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他不仅承担敬老院的所有费用,还亲自为老人们提供贴心照顾。

支持家乡建设

黄久生不仅关注家乡的孤寡老人,还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他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捐款12万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总结

这些好人好事事迹虽然平凡,但却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奉献和担当。他们的事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传递正能量、去关爱他人、去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