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俄罗斯维亚特卡省沃特金斯克,1893年11月6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一个矿山工程师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并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他进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后改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并开始积极创作。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包括《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弦乐四重奏》、《序曲“1812”》、《交响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歌剧“叶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等。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深受沙皇统治下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的影响,他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他的音乐具有长久的魅力,其优美的旋律和专业技巧表达情感世界的能力,使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柴科夫斯基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不仅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发展,也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893年,柴科夫斯基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第六交响曲“悲怆”》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