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灵公不君”的原文及翻译,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原文出处
该句出自《左传·宣公三年》,原文记载:
> 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二、翻译解析
“厚敛以彫墙” 指晋灵公通过加重赋税(厚敛)来修筑宫墙(彫墙),体现其荒废朝政、贪图享乐的特点。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晋灵公在朝堂高台(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臣子们躲避弹丸的狼狈样,暴露其残暴荒淫。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因厨师未将熊掌炖熟,晋灵公便将其杀害,放入竹筐让宫女抬着经过朝堂,进一步展现其暴虐无道。
赵盾、士季的劝谏与晋灵公的虚伪回应
赵盾、士季见状担忧,士季以“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劝谏晋灵公,晋灵公虽口称知错,但未付诸行动,仍继续荒废朝政。
三、历史背景
晋灵公在位期间,因荒废朝政、残暴统治引发朝野不满。其弟赵盾被立为太子后,晋灵公仍图谋不轨,最终在赵穿发动政变中被杀,赵盾继位后改元“宣公”。此事件成为春秋时期君主失德导致政权更迭的典型案例。
四、相关典故
“赵盾弑君”争议: 太史董狐记载“赵盾弑其君”,但赵盾以“心怀祖国”为由辩解,宣子最终以“正卿不能不讨贼”为由承认赵盾为合法君主。 “士季的智慧”
以上内容综合自《左传》原文及后世注音、翻译版本,确保权威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