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一、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 静稳天气:
风速小、大气层结稳定时,污染物难以扩散,易在近地面积聚。 - 逆温现象:近地面气温低于上层空气,形成“盖子”效应,抑制污染物扩散。 - 湿度与温度变化:冬季干燥、水汽饱和时,颗粒物吸湿增长,易形成雾霾。
地形与地理环境 山谷、盆地等封闭地形阻碍空气流通,易使污染物累积。
二、人为因素
工业排放
工厂燃烧煤炭、化工原料等释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是主要污染源。 - 未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气直接加剧空气污染。
交通污染
机动车尾气(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密集,尤其在早晚高峰易形成局部高污染区。柴油车因颗粒物排放量大,贡献显著。
能源结构与燃煤污染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冬季燃煤取暖进一步加重污染。
建筑施工与扬尘
建筑工地、道路施工产生的扬尘颗粒物是雾霾的组成部分。
三、其他关键因素
光化学反应: 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下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加重雾霾。-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总结
雾霾形成是气象条件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理雾霾需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如工业治理、交通管理)和改善气象条件(如增加通风、减少逆温)两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