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字择生,广东惠阳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以下是其主要生平和事迹的总结:
一、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出生与家庭 出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今惠城区三栋镇),原籍梅县丙村镇。父亲邓镜仁是清末秀才,创办了鹿颈小学,培养了其反帝反封建思想。
军事教育与革命活动
- 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后随军参加辛亥革命。 - 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粤军第一师参谋、独立营营长,多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
二、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时期
黄埔军校任职
- 1924年5月起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后任教育长,培养了大量革命军官。 - 主张严明军纪,反对军阀作风,深受学生尊敬。
北伐与政治活动
- 1926年随北伐军任总政治部主任,推动工农运动,提出“反对蒋介石的军事专政”主张。 -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积极组织反蒋活动,与宋庆龄等建立统一战线。
三、反蒋斗争与牺牲
被捕与遇害
- 1931年8月在上海参加干部训练班时被捕,11月29日遭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 - 被囚期间坚持政治立场,拒绝妥协,被誉为“革命烈士”。
历史评价
- 孙中山称其为“干革命有‘两达’之一”,对其军事才能和政治勇气高度评价。 - 1937年后投身抗日,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为民族独立奋斗。
四、其他贡献
组织工农运动: 协同共产党发动群众,推动土地革命。- 创建民主党派
邓演达以忠诚、勇敢和革命精神著称,虽英年早逝,但其事迹激励了无数后人,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