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工作者的逆行奉献
钟南山院士
84岁高龄仍主动请缨武汉一线,克服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等困难,参与患者救治和科研工作,成为全国抗疫的标杆。
张定宇院长
患渐冻症10年的院长,疫情期间坚守重症病房,妻子感染后仍全力抗疫,展现医者仁心。
赵童医生
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重症病房查房时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李兰娟院士
73岁高龄主动进驻武汉,推动阿比朵尔等药物研发,率队科研攻关新冠疫苗,为疫情防控提供关键支持。
二、社区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
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
4名物业人员主动承担ICU病房保洁、医疗垃圾处理等工作,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保障医院运转。
张文宏医生
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在感染新冠后仍坚持工作至生命最后一刻,展现医者职责。
客运管理科科长
随着疫情扩散,他带领团队昼夜坚守客运站,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群众安全。
三、科研工作者的攻坚克难
董锦沛医生
北大第一医院医师,90后科研工作者,参与新冠治疗论文预发表,推动临床救治方案优化。
仝小林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疫情初期即赴武汉指导医疗救治,提出多项防控措施。
四、普通民众的暖心举动
倪素英老人
重庆87岁独居老人,将30余年积蓄捐赠给国家,支持抗疫,体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
陈伟伟司机
雷神山医院网约车司机,主动报名参与医疗垃圾转运,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
五、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社区志愿者
在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中表现突出,有的甚至连续奋战十天,保障居民生活。
总结
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医护人员以生命守护生命,社区工作者以坚守筑起防线,科研工作者以智慧破解难题,普通民众以行动传递温暖。正是这些多元力量的汇聚,才谱写了抗疫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