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I(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通过综合评估多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将复杂的浓度数据转化为直观的数值和颜色等级,用于反映空气污染程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体说明如下:
一、核心概念
无量纲性 AQI通过标准化计算,将不同污染物的浓度值转化为0-500的数值范围,便于比较和理解。
分级标准
根据数值范围分为六级:
- 0-50: 优(绿色) - 51-100
- 101-150:轻度污染(橙色)
- 151-200:中度污染(红色)
- 201-300:重度污染(紫色)
- 300以上:严重污染。
二、计算方法
参与污染物 AQI基于六种主要污染物计算:
- 二氧化硫(SO₂)
- 二氧化氮(NO₂)
- PM2.5(细颗粒物)
- PM10(可吸入颗粒物)
- 一氧化碳(CO)
- 臭氧(O₃)。
分指数计算
对每种污染物,根据其浓度值对照GB3095-2012标准,计算出对应的分指数(如0-50为优,51-100为良等)。
综合评价
取六种污染物分指数中的最大值作为该区域或城市的AQI值,该污染物即为首要污染物。
三、应用与意义
健康影响
AQI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例如,0-50级优级空气质量对健康影响极小,而300以上严重污染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环境管理
用于监测和预警空气污染,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减排措施,公众也可通过AQI值调整户外活动。
国际对比
不同国家采用类似标准,便于进行跨国空气质量评估与交流。
四、数据更新与标准
更新频率: 中国等地区采用小时级数据更新,部分国家可能采用日/周统计。 标准依据
通过以上机制,AQI成为全球通用的空气质量评价工具,帮助公众科学认知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