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以下五大类,结合不同来源和特征进行详细说明:
一、按形成环境分类
原生无皮石 产自原生矿床中,外皮未受风化作用,颗粒较粗且透明度差,质地一般较差,但颜色鲜艳度较高。
山石(山料)
产自山坡、谷地或河床,表面有风化形成的薄层外皮,颜色多为灰白、深红或深褐色,颗粒较粗且棱角明显。
半山半水石
介于山石与水石之间,因短暂水流搬运形成,外皮较薄且光滑,常呈半棱角半浑圆形状。
水石
产自河床,经长期水流冲刷,外皮极薄且光滑细腻,颜色多样(如褐色、青色、淡黄色),品质较高。
水翻砂石
风化外壳较厚,常呈球形或椭圆形,颜色有黄、红、深绿等,表面矿物粒度较细。
二、按质地和透明度分类
玻璃种
透明度极高,呈浅绿、黄绿或浅黄色,光泽强,类似玻璃质感,属珍稀品种。
冰种
高度透明,呈水晶光泽,颜色较淡但皮壳收藏价值高。
糯种/豆种
质地较软糯,透明度较低,常呈灰绿、淡绿等色调。
油青种/蓝水种
色彩浓郁(油青绿、蓝绿色),透明度中等,具有独特韵味。
三、其他特殊类型
独山玉
产自河南独山县,成分与硬玉相似但透明度较低,颜色以绿色为主。
山花石
稀有品种,颜色多样(紫、红、橙、黄),质地柔软且薄,适合雕刻。
四、按颜色特征分类
翠玉: 最常见风化品种,以浓绿色为主,油润透明。 绿底料
清水料/翠白料:无杂质、透明度高的原石,外皮价值高。
总结
翡翠原石种类丰富,选择时需结合颜色、质地、透明度及形成环境综合判断。颜色鲜艳(如绿、紫)、质地细腻、透明度高的原石更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