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是会计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期末处理方法,指在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个账户的过程。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基本定义
核心操作 结转涉及将本期未完成或未使用的金额转移到下一会计期间,例如将本期收入转入下期收入科目,或未消耗的成本转入下期成本科目。
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购货、生产销售等企业,涵盖日常业务中的费用、收入、成本的核算。
二、主要作用
平衡账目
通过结转,确保每个会计期间的数据独立性,避免本期数据与下期混淆。
准确核算
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例如将本期销售成本转入库存成本科目,计算当期的利润。
满足报表需求
为编制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提供准确数据。
三、常见类型
费用结转
将本期未支付的费用(如预付账款)转入下期费用科目,或未消耗的成本转入下期成本科目。
收入与成本结转
- 收入结转: 如将上期销售收入转入本期应收账款科目。 - 成本结转
四、与“计提”的区别
结转:账上有数据转移,原有数据重新分配(如将本期费用转入下期费用科目)。
计提:账上无数据增加,新增数据(如折旧、预提费用)直接计入当期。
五、示例
假设某企业12月发生销售商品收入100万元,但部分款项未收到,需在1月结转至应收账款科目:
$$
\text{借:应收账款 100万元} \\
\text{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万元}
$$
此时应收账款增加1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减少100万元,完成本期收入核算。
六、注意事项
账户余额处理
结转后,原账户通常无余额(如资产类科目),但损益类科目需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
特殊情况处理
若账户出现余额(如资产减值损失),需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后结转至利润分配科目。
通过以上说明,结转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环节,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