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模具是金属加工中的关键设备,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其主要结构组成及功能解析:
一、基本结构组成
上模与下模 - 上模:
包含冲头、导套、凸模、垫板、固定板、螺钉、销钉、上模座(上托)、脱料版等部件,负责对金属施加压力并形成产品的外形或内部结构。
- 下模:由下模座、导料板(侧面导板)、凹模、挡料板、承料板、导柱、螺钉、销钉等组成,与上模配合实现产品的最终成型。
框架与导向系统 - 模具框架(含上模座、下模座)提供整体结构支撑,确保模具稳定性。
- 导向系统(如导柱、导套)保证上下模精确对位,减少摩擦损耗。
脱料装置
- 包括顶杆、顶板、推杆等,通过弹性元件(如弹簧)将成型产品顶出,避免手动操作。
辅助零件
- 弹簧、气垫等提供弹力、缓冲及调整功能,优化冲压过程。
二、关键功能解析
成型功能: 通过上模的凸模和下模的凹模配合,对金属施加压力,形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精度控制
稳定性保障:基座、框架结构确保模具在高压下保持稳定,防止变形。
脱料与维护:脱料装置简化产品取出过程,辅助零件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三、设计要素
材料选择:主体结构多采用高强度钢材(如45钢、SLD钢),耐磨部件(如凸模、凹模)需更高硬度(如HRC58~62)。
结构优化:根据工艺需求,设计无导向模、导柱模等不同导向方式,平衡刚性与灵活性。
热处理:部分关键部件需低温处理(如SLD钢)以提高硬度,减少变形。
四、分类方式
按工序性质:落料模、冲孔模、弯曲模等。
按组合方式:单工序模、复合模、连续模。
按卸料装置:固定卸料冲模、弹性卸料冲模。
以上结构及功能为五金模具的基础框架,实际设计需结合具体工艺要求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