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平公主(约670年—713年),是唐朝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政治人物之一,出生于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家,是唐中宗、唐睿宗的妹妹,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女。以下是她的主要生平和事迹的总结:
一、早年生活与身世背景
出生与成长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与武则天唯一的女儿,自幼备受宠爱。5岁时替外祖母祈福得名“太平”,象征平安顺遂。
母亲武则天的影响
武则天通过政治手段为太平公主营造安逸成长环境,例如8岁出家为道士,16岁后以“镇国公主”身份参与朝政。
二、政治生涯与权谋手段
首次政变:诛杀二兄
太平公主16岁丧父后,联合侄子李旦(唐睿宗)发动“神龙政变”,诛杀韦后、张昌宗兄弟,助李显登基,成为初露锋芒的政治家。
第二次政变:扶持李旦与稳定政权
她与李旦共同执政期间,通过联结权臣(如韦后、武三思)巩固权力,但后期因权力斗争被李旦处决。
第三次政变:图谋废唐隆基未果
她曾试图通过“先天政变”废黜唐玄宗李隆基,但因权力斗争失败,最终被赐死。
三、婚姻与家庭
第一段婚姻:薛绍
太平公主18岁嫁给薛绍(唐高宗嫡亲外甥),但因薛绍参与谋反被处死,婚姻以悲剧收场。
第二次婚姻:武攸暨
薛绍死后,她改嫁武攸暨(唐高宗弟弟),但婚姻生活不幸福。
四、历史评价与影响
“武则天第二”的称号
太平公主因政治才能与母亲武则天相似,被称为“武则天第二”,曾开府设官、参与朝政决策。
女性政治的象征意义
她是盛唐时期少数参与高层政治的女性,其经历反映了唐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制度过渡的特点。
五、结局
713年,太平公主因“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洛阳,年仅43岁。她的死亡标志着其政治生涯的终结,但她在稳定政权、推动政治改革方面的贡献仍被后世铭记。
太平公主的一生是权力、爱情与悲剧交织的缩影,既是个人野心与家族利益的产物,也反映了唐代中期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