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其核心特点如下:
一、核心分配原则
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或产品,均以预先制定的计划单位成本为基础进行分配。
差额简化处理
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处理,避免频繁调整。
二、会计分录特点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时,会计分录通常包括:
借方: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按计划成本转入; 贷方
三、主要特点总结
计算简便 通过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减少现场核算工作量,适合规模较大、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企业。
成本控制基础
以计划成本为基准,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成本控制目标。
适用范围
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计划单位成本较稳定的企业,若成本波动较大则不适用。
四、局限性
成本不精确: 因基于预算数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可能存在偏差,影响成本核算准确性; 缺乏灵活性
五、与其他方法的区别
| 方法类型 | 分配依据 | 差额处理方式 | 适用场景 |
|----------------|------------------------|----------------------------|------------------------------|
| 直接分配法 | 直接消耗的辅助生产费用 | 不考虑辅助生产内部交互 | 交互成本很小的企业|
| 交互分配法 | 参考交互分配后的实际成本 | 在辅助生产内部交互时分配差额 | 交互成本占辅助生产总成本较重的企业 |
| 计划成本分配法 | 计划单位成本 | 差额简化计入管理费用 | 计划成本较稳定的企业 |
综上,计划成本分配法通过简化计算和明确责任,适合成本计划稳定的企业,但需结合其他方法(如成本差异调整)以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