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发文流程是确保公文规范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通常包含以下核心步骤:
一、草拟阶段
明确发文目的与依据 根据领导指示或上级公文要求,确定发文主题、主送机关及依据。
撰写文稿
遵循“情况真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的原则,使用规范文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确保人名、地名、数字等准确。
格式规范
- 采用国家法定公文格式,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要素;
- 正文字号使用圆括号标注,层次序号采用“一、(一)、1.”等规范结构。
二、审核阶段
内容审核
检查文稿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单位规定,内容是否完整准确,措施是否可行。
格式校对
核对文字、标点、段落顺序及引用规范,确保公文格式符合《党政公文处理办法》要求。
会签(如需)
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时,需联合相关部门负责人会签,形成一致意见。
三、签发阶段
领导审签
由机关领导签署意见并注明姓名、日期,确保责任明确。
文号编制
完成发文字号编制,作为公文唯一标识。
四、印制与分发阶段
复核与制版
党、校办对签发公文进行最终复核,无误后交印刷室制版。
印制与盖章
公文印制完成后,加盖印章以确保法律效力。
分发与归档
通过机要渠道分发至相关部门,同时进行发文登记并归档备查。
五、其他注意事项
会签管理: 制度性文件需多部门会签,会签不合规可能导致文稿退回重拟; 系统操作
通过以上流程,可有效规范公文制作,保障公文权威性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