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政治家、文学家,以忠诚和抗元事迹闻名于世,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一、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与科举成就 文天祥自幼聪颖,19岁中庐陵乡试第一名,21岁中进士,24岁中状元,年仅21岁便以“法天不息”等雄辩之词在殿试中脱颖而出,深受宋理宗赏识。
抗元战争与文学创作
- 元军南下时,他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担任浙西、江东制置使等职,后因与元军议和遭俘,被囚禁期间创作《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不朽诗篇,展现其坚贞气节。
- 景炎二年(1277年)败退至广东后,被俘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曾以高官厚禄劝降,他仍坚决不屈,1283年1月9日在北京菜市口从容赴死,年仅四十七岁。
政治生涯与性格特点
文天祥一生仕途坎坷,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但始终坚守抗元信念。他性格刚毅,曾因弹劾权臣董宋臣而触怒帝王,亦因坚持抗元立场被囚禁致死。
二、历史地位与影响
民族精神象征: 其《正气歌》以磅礴气势歌颂民族气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文学贡献
后世评价:明代追赠谥号“忠烈”,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其事迹被《宋史》列为“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三、个人品质与轶事
家学渊源:祖上为蜀东迁赣,自幼慕古贤(如欧阳修、杨邦义),立志“没不俎豆其间,非丈夫也”。
忠义情怀:被俘后拒绝元朝条件,从容赴死,其妻女亦随殉葬,成为忠义典范。
文天祥以忠诚、勇敢和文学才华,成为南宋末年抗元斗争的标志性人物,其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