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洛林王朝时期
查理一世(800年) 全法兰克国王,800年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标志着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路易一世(816年)
查理一世的儿子,继承法兰克王位并加冕为罗马皇帝。
洛泰尔一世(823年)
法兰克国王,通过《凡尔登条约》分裂帝国为三部分,但保留皇帝头衔。
路易二世(843年)
中法兰克国王,通过《凡尔登条约》巩固统治,但未再获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
二、中世纪早期至中期
奥托一世(962年)
德意志国王,因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标志着帝国正式建立。
鲁道夫二世(1050-1084年)
罗马人民的国王,首次以“神圣罗马皇帝”称号统治。
亨利四世(1084-1106年)
法兰克尼亚王朝国王,因与教皇冲突被逐出天主教,失去皇帝称号。
三、哈布斯堡王朝时期
斐迪南二世(1578-1637年)
维护天主教统治,但帝国领土与宗教权力斗争加剧。
利奥波德一世(1658-1705年)
哈布斯堡皇帝,统治期间面临三十年战争等内战,帝国影响力下降。
利奥波德二世(1747-1792年)
奥地利大公,1790年继位后成为神圣罗马皇帝,但实际权力有限。
四、末期与衰落
弗朗茨二世(1792-1806年)
最后一位神圣罗马皇帝,1806年拿破仑战争期间被迫放弃该称号,帝国灭亡。
补充说明
教皇与皇权关系: 早期皇帝通过教皇加冕获得合法性,如奥托一世与约翰十二世的关系。后期则因政教冲突失去教皇支持,如亨利四世被逐出天主教。 头衔演变
以上信息综合了不同时期的关键事件和人物,涵盖神圣罗马帝国从建立到灭亡的主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