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为昭烈皇后甘氏。以下是其主要生平和事迹的总结:
一、早年经历
坎坷出生与成长 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自幼经历家庭变故,曾多次被继母丁夫人及孙权政权威胁,幸得赵云、张飞等将领多次相救。
继位与初期执政
刘备于建安二十三年(223年)去世后,刘禅17岁继位为帝,改元建兴。初期重用诸葛亮为相父,支持北伐,蜀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二、政治生涯
依赖与转折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逐渐亲政,但政治能力受限,开始偏信宦官黄皓,导致朝政腐败、国力衰弱。
- 263年,魏将邓艾攻破绵竹,蜀汉灭亡,刘禅被俘至洛阳,同年去世,享年65岁。
晚年境遇
蜀汉灭亡后,他被封为安乐公,271年于洛阳去世。西晋末年,刘渊起兵后追谥为“孝怀皇帝”。
三、历史评价
负面形象
刘禅常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等标签,主要因后期荒废朝政、宠信奸佞。
积极面
- 早期支持北伐,推动农业发展,维持了蜀汉基本稳定。
- 降魏后表现隐忍,避免直接对抗,被司马昭以礼安葬。
四、文化影响
文化推动: 重视文化教育,促进蜀汉文化繁荣,如设立学府、推广儒家思想。 成语来源
综上,刘禅是三国历史中兼具传奇色彩与争议的人物,其一生既受先天因素影响,也与后天决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