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嫦娥一号(2007-2009年)
任务目标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突破地外天体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并获取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及地质构造分析。
关键成就
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2007年11月20日传回首幅月面图像;
完成全月球影像数据采集,在轨运行1年;
为后续嫦娥二号至五号任务奠定技术基础。
二、嫦娥二号(2010-2012年)
任务目标
继续绕月探测,提升分辨率至7米,分析月表化学元素与同位素;
首次验证地月拉格朗日L2点通信,为嫦娥三号着陆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成就
2010年发射,2012年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并拍摄清晰照片;
获得7米分辨率全月图及月背局部影像,为嫦娥三号选择落点。
三、嫦娥三号(2013年)
任务目标
实现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巡视月表;
测量月表温度、磁场及物质成分。
关键成就
2013年12月成功着陆月球,传回首张清晰月面照片;
开创中国深空探测新篇章。
四、嫦娥四号(2018年)
任务目标
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突破通信难题;
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探索月背资源。
关键成就
2018年5月发射,通过“鹊桥”中继卫星实现月背通信;
完成月背地形地貌及物质成分探测。
五、嫦娥五号(2020年)
任务目标
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将样品带回地球分析;
验证月面自动采样、月背起飞等复杂技术。
关键成就
2020年11月24日发射,2021年1月安全返回地球,携带1731克月岩样品;
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全面完成。
总结
从2007年首探月到2020年采样返回,嫦娥系列探测器分阶段突破技术难关,建立完善探月体系。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载人登月及月球基地建设,深化对月球的科学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