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年龄界定的问题,综合不同国家、组织及学科领域的定义,可总结如下:
一、国际主流定义
联合国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青年定义为 15-24岁
,强调教育、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关键阶段。部分项目将上限延长至35岁,以涵盖高等教育延长和就业延迟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WHO)
WHO将青年定义为 10-24岁,其中10-19岁为青少年,侧重生理心理变化;25-44岁为青年后期,强调社会角色转变。
国际劳工组织(ILO)
将青年界定为 15-29岁,关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二、中国本土定义
官方文件
-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将青年定义为 14-35周岁,覆盖初中到职场初期阶段。
- 中国共青团规定入团年龄为 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
社会认知
部分研究或政策将青年上限延长至35岁,以应对晚婚化、少子化等社会趋势。
三、其他国家的差异
韩国: 法律上青年为19-34岁,但社会普遍将青年上限延长至40-60岁。 日本
四、总结
青年年龄范围没有统一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主流划分:
15-24岁:
联合国、WHO等国际组织常用标准,强调教育与职业基础。
14-35岁:
中国官方及部分国际项目采用,覆盖青少年到职场中期。
15-34岁/15-44岁:
其他地区或机构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如日本、WHO等。
建议根据具体研究目的或政策文件选择适用标准,注意不同定义在统计、政策制定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