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内容,结合不同机构类型和规模可进行适当调整:
一、固定资产定义与范围
基本定义
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资产。
特殊说明
- 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且使用超1年的非主要设备、1000元以上且使用超1年的专用设备等均纳入管理。
- 土地使用权或经营权、低值易耗品等特殊资产需单独分类。
二、分类与编码
分类标准
- 房屋及建筑物
- 通用设备(如办公家具)
- 专用设备(如生产设备)
- 运输工具
- 其他设备(如通讯工具)。
编码管理
采用统一编码体系,便于分类统计和资产追踪。
三、管理部门与职责
归口管理部门
- 综合部/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采购、验收、保管及盘点。
- 财务部门:负责核算、账务处理及与资产相关的财务监督。
职责分工
- 资产管理部门:制定管理规范、组织采购、登记入账。
- 财务部门:审核预算、登记总账及明细账、定期对账。
- 使用部门:提出资产需求、配合验收及日常维护。
四、购置与入库管理
购置流程
填写“固定资产购置申请表”,经部门经理、财务部及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门执行。
验收与入库
资产到货后需由使用部门、财务部及供应商共同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
五、使用与维护
使用规范
固定资产需指定专人使用,建立使用登记制度,确保资产安全。
维护责任
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维护,重大维修需报财务部审批,费用纳入预算。
六、盘点与核算
定期盘点
财务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每季进行实物盘点,确保账实相符,编制《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
核算要求
按会计准则及时计提折旧,区分使用状态(在用/闲置/报废),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
七、处置与报废
处置流程
固定资产调拨、出售或报废需经总经理批准,办理权属变更登记及税务申报。
残值处理
报废资产需评估残值,残值收入纳入预算,残值率一般不低于10%。
八、监督与考核
监督机制
财务部对资产购置、使用进行监督,防止违规操作。
绩效考核
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指标,明确责任与奖惩机制。
九、附则
本办法适用于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特殊行业或大型企业可补充实施细则。
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合同、发票等资料需归档备查。
以上内容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调整,建议结合财务规范和内部管理需求制定具体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