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音乐类
昆曲 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以唱、念、做、打、舞综合表演形式著称,代表作包括《牡丹亭》《长生殿》。
古琴艺术
3000多年历史的独奏乐器,与书画、诗词并称“琴棋书画”,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焚琴煮鹤》。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包含《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经典曲目。
二、传统舞蹈类
昆曲舞蹈
以细腻的身段和丰富的手势为特色,包含“水袖”“台步”等标志性动作。
维吾尔木卡姆舞蹈
融合歌颂自然与人文情感,动作刚劲且富有节奏感。
江苏睢宁落子舞
欢快活泼的民间舞蹈,展现农耕文化的趣味性。
三、传统戏剧类
昆曲
南戏系统下的重要分支,对川剧、京剧等剧种影响深远。
柳子腔
曲周县代表性戏曲声腔,剧目涵盖历史传奇与生活百态。
河南坠子
以说唱结合为特色,流行于河南及周边地区。
四、传统技艺类
曲周龙灯
宋代起源的民间舞蹈,通过龙形造型祈求风调雨顺,包含钻龙、滚龙等20余种招式。
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清代乾隆年间的传统工艺,面条细如丝且带有孔洞,食之柔滑。
二郎拳
传统体育项目,以刚猛拳法著称,兼具健身与防身功能。
五、传统医药类
中医针灸
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针刺调节身体机能,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藏医药
西藏传统医药体系,包含草药配方与独特诊疗方法。
六、其他类别
民俗类: 如江苏镇江“白蛇传”传说、宜兴“梁祝”传说等。 游艺与杂技类
补充说明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已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4项,涵盖上述类别。各地还拥有大量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如江苏的常州吟诵、河南坠子等。这些项目通过传承与创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