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国破山河在

5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 唐朝安史之乱。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时间与事件背景

时间范围:

该诗作于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正值安史之乱期间。

核心事件:

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攻陷长安(755年12月16日),导致唐玄宗逃亡,长安城被焚掠一空。

二、创作背景与个人经历

杜甫的境遇:

- 757年三月,杜甫在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囚禁于长安,次年春(至德二年)逃脱后继续漂泊。

- 他目睹了长安城的荒凉景象:昔日繁华不再,唯有春草丛生,触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感慨。

情感表达:

- 诗句通过“国破山河在”的对比,凸显物是人非的悲怆感;“城春草木深”则以景衬情,强化了亡国之痛。

- 全诗还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句,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亲情的思念。

三、历史意义

安史之乱的影响

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导致人口锐减、国力衰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杜甫的贡献

《春望》作为“三吏”“三别”等现实主义诗作的代表,真实记录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综上,这一诗句不仅是杜甫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对唐代社会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