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综合相关规范及行业标准,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管理目标与原则
安全健康与环境目标 - 实现工伤事故、火灾事故、设备损坏事故、治安案件及交通事故的零发生;
- 确保污水达标排放,控制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管理原则
- 以人为本: 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 安全至上
- 预防为主:通过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实现风险可控;
- 持续改进: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管理流程。
二、组织管理
责任体系
- 明确电力公司、项目法人、施工企业及分包单位的安全环保责任,形成分级负责机制;
- 实行“安全责任到人”制度,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
安全管理体系
-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等;
- 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培训及应急管理。
三、安全与健康管理
安全措施
-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三同时”(同时设计、施工、验收)制度;
- 加强施工现场用电、施工机械等安全防护,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健康保障
- 制定施工方案时考虑健康环保因素,减少噪声、粉尘等危害;
- 建立健康档案,对特殊工种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四、环境管理
环保措施
- 依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落实水土保持、污染防控措施;
- 建立废弃物分类管理机制,确保达标排放。
资源节约
- 推广绿色施工技术,降低能耗和废弃物产生。
五、监督与评价
监督检查
- 定期开展安全技术检查、隐患排查及应急演练评估;
- 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绩效考核
- 将安全环保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与奖惩机制挂钩。
六、附则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及电力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具体实施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以上内容综合了国家电力公司及行业监管要求,旨在通过制度化管理保障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保。实际执行中需结合工程特点灵活调整,确保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