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动态,医疗改革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
DRG/DIP支付方式全面推广 通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两种模式,优化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控制医疗成本。新规强调“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激励医院转向精细化管理和绩效改革。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中,43种药物被移出目录,66种药品调整支付条件。医保支付系统智能化升级,减少违规风险。
二、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基层医疗资源扩容
90%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强化基层首诊与远程服务能力,提升基层首诊率。
儿科与精神卫生服务专项支持
国家卫健委将2025-2027年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相关服务能力,推动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的普及。
三、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管强化
创新药支持政策
首次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优化集采政策与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医保支付创新(如DRG/DIP 2.0版)支持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降低患者负担。
药品医疗器械全链条监管
完善药品集采质量评估和追溯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2024年底全国累计开展500个药品集采,聚焦临床必需、价格虚高品种。
四、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体验优化
取消门诊预交金
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降低住院预交金额至同病种自付平均水平,提升就医便利性。
互联网诊疗与医保定点药店标准化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细化准入门槛和数据安全要求,医保定点药店需规范药品配备、信息系统建设等,提升购药体验。
五、其他关键措施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 2025年再提高30元/人,强化基层医疗普惠性。 药品耗材追溯机制
以上政策体现了“以公益性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改革方向,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优化,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