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可分为以下步骤,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开机前准备
检查连接与校准 - 确认电源线插头正确插入,打开主机开关后检查表针是否指零。若不指零,通过调节表头螺丝调整至零位。
- 将仪器调节至校正档,指针应指向大刻度。
电极准备
- 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电极2次,电极需浸泡在蒸馏水中30分钟以上(尤其使用后)。
- 安装电极时,用电极夹夹紧电极帽并通过杆固定,避免电极接触有机溶剂或剧烈震动。
二、仪器设置与校准
量程与模式选择
- 根据待测溶液电导率选择合适量程(如低周或高周),低周适用于低电导率测量,高周适用于高电导率测量。
- 通过菜单设置测量模式(标准/测量/校准),测量时切换至标准视图获取测量特写。
标准校准
- 在标准视图中按住CAL键启动校准,将电极浸入已知浓度的标准电导率溶液中,待信号稳定后读取校准数据并保存。
- 若校准失败,需检查电极是否污染或校准溶液浓度是否正确。
三、样品测量
样品准备
- 确保样品温度稳定(通常为室温),避免温度波动影响测量结果。
- 若溶液黏稠,可加入少量稀释剂调整流动性。
测量操作
- 将电极缓慢插入样品中,避免气泡附着。测量时按住READ键2秒切换至测量视图,待稳定图标(如A闪烁)出现后读取数值。
- 高电导率测量时需注意电极常数调节,避免表针弯曲。
四、数据记录与维护
结果记录
- 记录测量值(mS/cm)及温度信息,电导率受温度影响较大,需进行温度补偿。
- 建议定期备份测量数据到电脑或纸质记录本。
清洁与保养
- 测量后及时清洗电极和样品室,使用中性洗涤剂或稀盐酸清洗电极表面,避免残留。
- 定期校验电极常数(建议每3-12个月),校准失败需更换电极。
- 仪器长期不用时保持干燥,避免潮湿导致电路故障。
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 超过100℃或低于0℃可能损坏传感器,需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使用。 电池维护
电极更换:电极使用超过一定周期(如污染严重)需更换,确保与仪器型号匹配。
通过规范操作与定期维护,可确保电导率仪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