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译文如下:
吴起是卫国人,喜好兵法,曾经向曾子学习。吴起侍奉鲁国国君,齐国人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命吴起为将军,但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国对此感到疑虑,吴起于是杀掉妻子表明心迹。最终鲁国任命吴起为将军,他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破齐军。
吴起为人猜忌残忍。他年轻时家里积蓄千金,但求官不顺,于是耗尽家产。乡里的人嘲笑他,吴起就杀了三十多个讥笑他的人,然后从卫国东门逃跑了。他与母亲告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发誓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拜曾子为师。不久,他的母亲去世,吴起最终没有回去奔丧。曾子鄙视他,并与他断绝师徒关系。吴起于是到鲁国学习兵法来侍奉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强国的名声,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对此心有疑虑,就辞退了吴起。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要侍奉他。魏文侯认为吴起是个人才,任命他为大将,攻打秦国,攻下五座城池。吴起作为大将,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有病疽的,吴起亲自吮吸。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起来,说:“往年吴公吮吸他父亲,他父亲一战而死,如今吴公又吮吸他的儿子,我不知道他会在哪里死。”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平,能够得士人心,就任命他为西河守,以抵御秦、韩两国。魏文侯去世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乘船沿西河而下,中流时对吴起说:“多么雄伟壮丽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宝贵财富!”吴起回答:“在国家治理上,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过去三苗氏居住在左洞庭,右彭蠡,但德义不修,禹灭掉了他们。夏桀居住在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南,羊肠在北,但修政不仁,汤放逐了他。殷纣的国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北,大河在南,但修政不德,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在国家治理上,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不修德,那么船中的人都会成为敌人。”武侯说:“好。”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但孙膑辞谢了。于是任命田忌为将,孙子为师,坐在战车中,策划战略。田忌想带兵救援赵国,孙子说:“要解开杂乱纷纠的局面,不能控制军队;要救援处于困境的军队,不能硬碰硬。应该打击敌人空虚的地方,敌军就会被迫自救。我们一举解救赵国的围困,并在魏国收取败军。”田忌听从了孙子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邯郸,与齐军战于桂陵,大破魏军。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军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